
隨著年紀的成長,「經典」在心中會有不同的定義。可能是爸媽提供給你的書,在回憶裡成為某一種「經典」;長大以後,自己讀完的第一本書,可能也是種「經典」;年輕人走到某個階段,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時候,又會需要去看些哲學性的書。在半懂不懂之間察覺到「對,這就是生命的意義」,那又是一種「經典」。所以我認為「經典」出現在不同狀態、不同年齡與不同記憶裡面,曾經有過的那個火花,都可以稱之為經典。
我的母親在我一歲多的時候,幾乎每天跟我講睡前故事。那本書對當時的我來講像是個魔術,我看到母親拿著一本黑鴉鴉的東西翻呀翻著,就變出一個又一個不同的故事。媽媽說:「妳看吶,這裡面每個黑鴉鴉的東西就叫做『字』,妳只要認識這些『字』,裡面好多故事妳就能自己讀了。」那天晚上媽媽抓著我的手,在那本書上寫了我的名字,那本書就是《安徒生童話》。
有一次郝廣才先生為《安徒生童話》的重新出版辦了一場活動,我問郝先生:「好多故事都不是快樂的,這怎麼會是寫給兒童看的呢?我始終不了解。」他跟我說:「你要想,安徒生以沒有過度美化的方式寫下這些故事,讓孩子認識到人生中的事並不都是順遂的,同時卻也傳遞出勇氣、寬容、原諒、愛,他是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的。」我在那一瞬間覺得,啊,我以前怎麼把兒童故事想得那麼淺!所以對我來說,《安徒生童話》在小時候看是一種狀況,長大後來看、甚至我覺得到很老都可以看出一些不同的意思,這也是「經典」的代表。這個作品數百年來在全世界有這麼多的翻譯本、這麼多人受它影響,那一片黑鴉鴉文字的力量真的是無遠弗界,在我們腦中會形成一個個的小劇場。
我覺得閱讀是非常好的力量,對我的戲劇絕對有幫助。要當一個演員,要先會讀劇本,如果對文字的結構、組合、對隱藏在背後的意義不了解的話,根本就看不懂劇本,更沒有辦法深入去研究這個角色。所以我跟學生上課的第一件事,就是請他們要多讀書,我們的年紀來不及品嘗這麼多人生經驗,但我們可以藉由閱讀去看到很多很多。閱讀就像是海,滋潤海裡所有的生物,讓他們變得更活潑、游得更遠、沉的更深,或是變得更漂亮。我覺得閱讀就是這樣。
石田衣良寫的《池袋西口公園》很適合青少年。除了很推動劇情以外,在這當中你也可以學習對事情的思考脈絡,因為他給你很多的蛛絲馬跡。這裡面也有講到友情、和不同生活領域的人在裡面遇到的問題,怎樣讓自己人生走出不一樣的況味。我覺得這本書是很豐富的,而且他想像力很好,貼近文字的敘述和難度給青少年看是不錯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