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對準凌晨 3 點的孤獨,限時動態是走逛 24 小時書店或線上下單買書。夜貓們都讀什麼?文化幣真的讓台灣青年更愛看書嗎?沒想到除了肉粽,閱讀習慣也有城市差異⋯⋯
閱讀映照社會大眾對於世界的探索、想像,以及自身最深切的渴求與企盼,從而凝鍊出一個時代人們最細緻、獨特的樣貌。
「全球最大繁體中文書店」誠品信義店18年來匯聚百萬藏書、引薦當代議題、趨勢脈動,帶領讀者跟著作品走向更廣大的世界發掘種種未知,在冒險歷程中更加成長茁壯,也馳騁心靈體驗各式各樣天馬行空的創意與奇思妙想。
2006年迄今最暢銷作品,收攏18年來讀者從誠品信義店將一本本愛書攜帶回家的心動軌跡;每一本書都是一次相遇,紀錄每顆心靈珍貴的生命時刻。
盤點全台22縣市TOP3暢榜書,《原子習慣》、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》、《底層邏輯》等三本書入榜最多縣市。除了不分地域性大眾通讀的書之外,以特定城市為主題的書籍,原來在當地會賣得特別好!比如澎湖縣《回到滬之島》、嘉義市《裏嘉義》、金門縣《跳島練習》等。島內移居是台灣常見現象,除了就業方便,居住不同地方,也影響生活節奏和樣貌。比如半導體與高效工作的書籍在新竹市與新竹縣賣得特別好。 至於其他地區呢?原來彰化人愛讀文學輕小說、南投人則偏愛神諭卡和芳療卡,而苗栗與基隆人熱衷研究保單與投資,新北人則愛抓寶可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