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都覺得書店店員可能是接觸書比較多,但很大一部分其實是要接觸人,而在這本書中,我們就能看到在莎樂倫書店工作中許多有趣的事情,有相同需要清潔、上架歸類的工作,也有因為是販售古書、文物而有的與顧客有趣互動。這是一本很非典型的書店故事,然後看了會不禁讓人會心一笑!
書末某段提到如今古書店迎來二十一世紀,太常遇上進來店裡卻不買書的客人,這些人將書本視為戀物的目標,進書店是為了享受氛圍與拍照打卡。百年歷史老店也無法撼動趨勢,書店究竟該如何變化才好?作者沒有明說,卻在每一則與顧客勾心鬥角的搏鬥過程和同事觀察日記中,傳達信念、同理與一絲幽默感的重要性,無論是店員或是讀者,都值得閱讀此書,你將獲得對於書店空間的全新理解。
作者形容一間書店是一個美好的集體夢想,且若是書店店員的意念夠強烈,相信手中的書有價值,其他人也會相信的觀點,無疑對書店工作者來說是很棒的強心針,瞬間將苦悶的上架、清掃、歸位工作重新賦予意義。這本書讓書店工作重獲新生,也讓更多本書擁有接觸有緣讀者的可能。
一部由理解生命本質的作家所寫的人生小說,本書以再平凡不過的人物做為主角,展現「克服傷痛並向前邁進」的真切思考。這部小說探討的是現代人都可能經歷的現實難題,閱讀過程中,就像在看自己的心聲般,一下便受到作者所描繪的世界吸引。
本以為天下書店店員的工作大同小異,卻被莎樂倫書店學徒的經歷震撼了。隨著翻閱本書,彷彿跳進了一個魔幻世界。古書店店員變身為勇士,時而為尋找可以上架販售的書而外出探險,偶要修復古書與文物,更常與藏書家及獵書人打交道,還要應付來店的愛書人(或附上小偷)和古書店內的「鬼怪」。跟我的書店店員日常也相差太遠了吧,害我也想向莎樂倫遞履歷了!
我們到達的就是曾經離開的,我們失去的就是我們追求的。巨人與人、部落、動物虛與實之間,故事中的事件貼近現實,又充滿奇幻的手法,很喜歡吳明益敘述自然環境中,以巨人形容著山,像是我們不段開墾開發,巨人們不斷在消逝,直到剩下最後一個巨人,工廠挖空,土壤鬆動,土石流下,巨人形體仍在,山依舊,最後看完會讓你更熱愛台灣這塊土地,更珍惜大自然,去體會到書裡的生命環境故事。
在本書中,經簡莉穎及廢廢子之手輕輕的撩開紗簾,探究內心深處當今社會人們對於愛的困惑。愛與性是生為人類必經的體驗,但即便身處現代仍少有人敢深入探討此類議題。在書中,經由不同的社會角色演繹出不同族群在生活中遭遇的窘迫。這本書不單單只談論性愛或性別認同,每個人在書中的各處細節總能找到自身的影子,更是兩位作者在提醒讀者們,儘管不被主流理解也要記得好好愛自己。
男孩、鼴鼠、狐狸與馬,是四個截然不同、偶然相遇的朋友。好奇的男孩迷路了,鼴鼠滿心想著蛋糕,受過傷的狐狸沉默寡言,溫柔的馬心裡卻藏著祕密。他們帶著各自的故事,一起踏上旅程,想找到回家的路。沒想到這趟找尋家的旅程,藏著人生最珍貴的禮物。
「我可能錯了」這句話,正是比約恩在寺院中汲取到最有智慧的工具,幫他挺過17年後再回瑞典時的憂鬱風暴,以及罹患漸凍症逐漸走向死亡的日子。這本書是要幫助你活得更愉快、更自由,而且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。
本為演員的鄧九雲,巧妙地將「女二」一詞的意涵,演繹成一篇讓眾人敬佩不已的章節,將自己曾經創作與表演的軌跡,迸發於作品之內。透過演員生命的跌宕,以這樣的著力點,成功形塑了輪廓柔和卻又摻雜著灰濛色彩的主人翁黃澄。《女二》不只是一則關於演員的故事,讀者能體會著每條對話背後的起心動念,卻又驚艷於主角的抉擇。因此,關於角色的瑣事細節,鄧九雲多了一些視角,是一般讀者無法輕易觸碰的,這種虛中摻實的筆法,卻又帶來生命共感,值得深思細品其中的意義。
如同作者的第一本書《成為自由人》幫助許多人得到前進的信心,本書就像《成為自由人》的青少年版,一路帶領讀者解鎖焦慮及壓力,直至豁然開朗。作者希望能為這些相對弱勢的年輕生命發聲,站在孩子的角度,寫一本與他們對話的書。「念書是為了賺錢嗎?」「選『錯』科系是不是就毁了一生?」作者希望帶年輕讀者一一檢視這些使他們動彈不得的觀念,是不是經得起驗證。
想哭的時候怎麼辦?就是止不住淚水想哭,那我們就哭得有趣一點,哭完了難過情緒就會少很多很多。給遇到孩子情緒潰堤狀態,爸媽也跟著不知所措時,一本可以一起難過也一起減緩情緒的繪本。
每當有人哭泣時,最常聽見的回應總是:不准哭!沒什麼好哭的!哭又不能解決事情。哭真的不能解決事情嗎?這本繪本告訴你哭泣產生的眼淚可以做好多事情:可以澆花、可以滅火、可以打掃,還有好多好多的用處!在作者幽默的圖文中,反轉一般人認為的哭泣無用,她不要大家收起眼淚,而是要你放聲大哭!如果難過時,別壓抑,讓眼淚變成一座噴水池吧!
把拔,馬麻,希望你們不要一直覺得我很愛哭,不要覺得我很吵。我有時候就真的覺得很難過嘛,我也沒辦法控制我的眼淚,就像書裡面畫的那樣,如果你們讓我繼續哭,我也能讓我們家裡有一座噴水池,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起開心的玩水了呢!而且呀,每次哭完以後,我的身體都變得好輕好輕,是不是因為我把所有的不開心都流光光了呢?
初次到訪一座城市,可從當地市場作為認識該城市的切入點,此書從介紹當地食材到飲食文化,且以精細的畫風呈現各地傳統市場的樣貌,也穿插一些該地有趣的小知識,是本可邊玩邊吸取知識的繪本!
全書經作者親自審訂,繁體中文版隆重上市。這次讓我們透過一年一度的日本MOE繪本大賞作品《的》出發,串接事件與事件、經歷與經歷來接住大人們,步步翻閱那個屬於你,沒有標點符號、亦沒有終點的故事:———放下預設,學會允許世界發生的一切,答案就會不期而遇的。
在作者細緻溫暖的筆觸下,是一幅幅豐富的農作物插圖,也是農夫與大自然共協共存的生活。生活在快節奏都市叢林的我們,有多久沒有停下來感受風的輕撫,有多久沒有脫下鞋子感受泥土與青草的濕潤。縱然書中的文化和地理環境與我們不同,但一顆農人的心卻是相同的,無論好壞都順其自然,生活自有她的步調,一切都可以既簡單卻又富足。
「覺得難過的時候,那就哭吧!不過,等一下!不能就只是哭啊,眼淚可以有很多功能啊!」透過詼諧有趣的方式,將哭泣變成不單只是負面情緒,間接引導孩子情緒可是適當宣洩,哭完後記得眼淚擦乾,繼續走向前吧!
《台灣鐵道》以繪本與文字方式詳細的描述介紹,百年來台灣各式各樣的火車歷史與人文史地,從最早的1830年代開始講起,爸媽帶小朋友一起認識火車帶來的繁榮及發展,讓孩子們看見所居住的這塊土地及鐵道的啟源,一路認識到高速鐵路的時代,推薦給爸媽帶孩子一同看見鐵道美好的想像,與孩子一起去搭火車,一起探索台灣鐵道的全貌吧!
書中文字並不多,是一本左右對照的大開書,以同樣一座森林為出發點,用不同的選擇,及不一樣的想法,發展成兩個故事,可以和孩子們一同討論自然環境及思考生活需求,從小培養對每一件事情的抉擇的重要性,會產生不一樣的歷程,是一本非常簡單的繪本,傳達了許多很值得與孩子思考細細品嘗的一本書,推薦給爸媽一同沉浸於森林裡。
這是一本以溫柔話語傳遞愛與正能量的繪本,講述在一座森林裡,住著許多毛茸茸的小動物。每當有誰傷心難過、有誰迷惘不安的時候,身旁的小伙伴就會溫柔的打氣.....
世界文學經典《小王子》告訴我們: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個孩子,但願閱盡滄桑,歸來仍然天真。也告訴孩子們:許多重要的東西光用眼睛是看不見的,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。此版本由知名紙藝師劉斯傑操刀設計,以「星際流浪」為主線,用二十九個手工立體場景,高度還原小王子出走、流浪和回歸之旅。打開書頁,吞象蛇、飛機、玻璃罩裡的玫瑰、星球、花園等,全部3D彈起,給您可觸摸的沉浸式立體閱讀體驗。
看李惠貞老師的書,總是從第一眼就非常驚豔,從書封設計、紙質到內頁編排都有講究之處,不僅只有美還有質感。這次這本書很特別,一開始就告訴讀者是一本針對年輕人發聲的書,因為年輕所以有無限可能性,作者希望告訴年輕人【不要為侷限而活,為可能性而活。不因恐懼而活,因好奇心而活。】、【你是誰,以及世界是什麼模樣,希望你有勇氣,去得出自己的解答。】看完,忍不住想說,如果年輕時能有這樣一本書並閱讀過該有多好。
作者就像讀者的前輩,於書中描述她所觀察到的「大人的世界」,並非只有華麗包裝後現實黑暗面,也有許多未知與挑戰等著我們去發掘。世界的樣貌千變萬化,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以何種態度去面對,才能選擇我們想要的人生。
這是一本「大人」寫給「年輕人」的書,而書的封面寫著「不要把任何的話視為真理,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。」這麼誠實的大人,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呢!敞開立體書封後,斑斕的泡泡隨之起舞,如同每個人懷抱的夢想熠熠生輝。作者以四個提問作為這趟旅程的起點,從「真正想做的事?」至「我是誰?」這都是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,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問自己的問題。作者在這趟旅程中並未準備任何答案,而是使我們獲得勇氣,拾起藏在封底的夢想,奮力追尋。
玩弄文字句構的八面知味,細說生命的酸痛苦癢。謝知橋的詩沒有遠大理想,只有對生來憂傷的怨懟與輕嘆,以其獨特的視角,驚奇地幽讀者一默。再以款款深情撐起一把溫柔,和每個生而為人的你我一樣,知得冷暖,充滿情感,備受安慰。走進謝知橋的傘底,即使生來疼痛,也不覺得傷口那麼冷酷了。
知橋的詩,有時淺淺的,牽起你的嘴角;有時重重的,種下一株哀愁。他擅長以諧音及雙關搭建一座橋,總到橋的另一頭回望,才赫然發現剛剛走過的是生命的憂傷,亦或灑脫。謝謝知橋的詩帶我們走過,生活值得憂傷,但在憂傷之餘,也能試著《一起變成魚》-「想跟你一起變成魚/幸運的話/一起度過魚生/就算不幸,你得離開/我也能看得比較開。」
謝知橋最早出名於PTT,本書也是暢銷中的暢銷,本書如同書名《生來憂傷》一般,詩的調性大多瀰漫著一股憂愁感,書中目次分別為獨活、放下、離開、微笑、來生和傷心果,大多人生活中總有未能盡如人意的事物發生,而如果你想從本書中找尋相同感受的話,這本書相當適合你閱讀。
2012年起設立,以職人的專業視角、閱讀主張,透過推薦、票選機制共同票選出年度最具代表性的圖書與作家。旨在讓經年累月經營書本的閱讀職人,在銷售榜單之外,向大眾表達其所關注的年度出版圖書,並深切反映該年的閱讀文化風貌。
誠品閱讀職人大賞的設立,是來自誠品書店對所謂年度暢銷書排名榜的反思。台灣各大書店通路在年終之際,習慣針對年度銷售成績提出各種暢銷榜單。
但如果是誠品書店的門市同仁,秉持書店營運和服務工作的真誠,在主流之外,他們私心最想買什麼書?最想推薦讀者買什麼書呢?為展現閱讀職人們的閱讀主張,誠品閱讀職人大賞分別針對成人圖書、青少年兒童圖書與在地作家設立獎項。
2015年起,由閱讀職人推薦建立年度入選書單,再採一人一票的方式,票選出職人心中「最想賣」、「最想幫孩子說服爸媽買」的2本書與年度「最期待作家」。
2016年起,誠品書店在台灣、香港、大陸首次共同舉辦閱讀職人大賞。
2019年由台灣試辦「年度新人」獎,希望將優秀的新生代作家推薦給大家。
期望體現數位時代的時代性,以獎勵閱讀,分享知識的角度,促進閱讀與出版的共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