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這一代,成長於八九十年代,殖民地與所謂的黃金時代並存,經歷時代變遷,淒風血雨。在這城活下來、活下去,從來不易
從砂拉越到東南亞,豎立南洋華人史詩傳奇,華語魔幻文學的新里程碑
帶領我們回到動蕩的中國,人們歷經一場又一場的戰爭、饑荒,遭受政治迫害,然後張翎並未著重於苦難,而是將那群反抗命運的人們推到我們眼前
文革知青一代,流轉多地,成長、讀書、謀生的故事。貫穿其中的,是各種地道吃食的鮮活味道,對書籍、文學與創作的堅執信念,還有多樣活潑的人物記憶
吳曉樂X漫畫家星期一回收日,以現代人的孤獨、親情的修復為主題,讓讀者了解造血幹細胞資料庫建檔的現況與重要性
少年弘朋覺得老歌仔又土氣又無聊,仍陪著阿公到廟前觀賞名劇《山伯英台》。百無聊賴之際,從來不曾接觸過歌仔戲的弘朋,竟脫口而出祝英台的臺詞,唱得一字不漏,腔調聲韻又好,把自己嚇壞了……
▍我終於不再需要一直看著別人的目光,
▍我終於不再為難也不再勉強自己了,
▍我終於不把那個人看作全世界——
▍我終於要與自己和好如初
Misa╳Sophia╳笭菁╳晨羽
以最真摯的心意,最熱烈的情感,譜寫盛夏最動人的戀歌。只是簡單的三個字,卻讓自己彷彿獲得了全世界的勇氣
有沒有可能,透過述說那些身體和心理的創傷、直面存在黑暗深處獨自承受的痛苦,而得到紓解和釋懷?
還好有文學,還好作家記錄下大疫病與小毛病,見證銘刻在身心上的傷痕,抒發與慢性病共處及陪伴老病的心路,於是,文學提供了另一種療方,供我們在漫漫長夜的疫病中度日
散文作為一種真誠的文類,正因為作者選擇感受別人的痛苦,理解、共感。懂得社會中許多弱勢,其中曾經有她深愛的親人。正是真誠直面這些旁人或許不敢碰觸的痛苦,使《禮物》如此特別
她發生什麼事?她成績怎麼樣?她心理狀態如何?是什麼樣不值一活的日子,以至她決定縱身一躍、終止十七年的人生?
成長會像是鉛筆尖端戳入手心,然後斷裂,皮膚癒合的模樣,像是魚刺卡喉,即使用米飯用醋找醫生等等,一時半刻仍然可感受到幻痛
看著一座美麗的玻璃動物園,裡頭名為天才的物種自虐虐人,殘酷且暴烈
她們如何在昭和時期留存至今的日式老屋共同生活、彼此扶持,甚至春心萌動!?
夜半閱讀注意!很餓、很香,一定忍不住熬夜看完
這本小說不是用歷史現場構築的,當然,它的建材如此真實,並非全屬夢境。
作者刻意讓它和現實保持距離,希望讀者享受到小說裡的敘事時空,然後形成自己的想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