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現在對於耽溺於這些浮華享樂仍然不覺得羞恥」,這是十七歲少女瑟西爾的自剖,誠實道出了她與父親生活的部分切片;對她而言,以金錢換取享樂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。然而,她並非毫無自覺,「我很容易懊惱,容易否定自己傷心或種種難以解釋的情緒。耽於享樂是我性格中唯一沒有矛盾的地方,或是因為我書讀得不夠多?」
瑟西爾可以駕馭她人生表面的亮光,洞悉人性匱乏的空無。她知道父親如何對待女人,愛情比奢侈品還浮誇,恆久的溫柔沒有意義——一名十七歲的少女逐漸解構成人的江湖,創建自己的幸福。問題是,為什麼她總要懷疑幸福的意義呢?在本書引起的悲劇正是莎岡式「既快樂又噁心」的情懷——作為天才作家,她道出了每一代青年人面對世界破壞又憤怒的渴望。
─── 巫維珍 麥田出版副總編輯